《當戀愛成為交易的時候》是個適合輕鬆閱讀的故事。
光看它的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笨蛋、測驗、召喚獸》,但在故事氛圍上有很明顯的差異。《笨蛋、測驗、召喚獸》從頭到尾維持了歡樂的氛圍,《當戀愛成為交易的時候》則帶有悲劇元素,還融入了解謎,糟糕的是它偏偏不能用太理性的態度去看,因為一仔細推敲,就會看到很多矛盾的地方。
在故事的開頭周俊異為了不讓賴一璃發現主角已經對她破產,故意搶走主角的學生手冊,念出主角對她產生好感的謊言。
這純屬鬼扯。
賴一璃已經用了「嗎啡」,徹底忘了跟主角有關的一切,她當然不該記得主角的學手手冊有登錄她,對她來說主角是個陌生人。上面的行為反而像是在提醒賴一璃──他是認識妳的喔。如果真想以普通人的身分重新相處,這樣的行為根本不合理。
在第三集,許諒之播放的影片明確指出賴一璃知道許諒之喜歡她,既然如此,她被「魔法名片盒」影響後,為何還要讓許諒之愛上她,還非要糾結在使用「魔法名片盒」這個手段。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也讓人感覺到刻意的成分。在跟女子田徑社的戰鬥開始前,主角不小心激怒張雪的那一段。整個過程就像是為了劇情而設定張雪性格的另一面,寫的不自然,趣味度不夠,是比較明顯的一段。
這些當然可以用牽強的解釋去帶過,但在一個合格的故事中絕對要避免。
而整個故事從前言就在騙人,這絕對不是一齣愚蠢的日常戀愛喜劇,即使這寫的是主角的個人想法,放在開頭就是在誤導讀者。幸好在序章的內容就表達出了,這不只是一個歡樂的故事。除此之外,序章開始就一直用「她」來做代稱,向讀者顯示了這個敘述者是有隱瞞的,雖有隱瞞的理由,但此處的重點是讓讀者感覺到故事中有謊言,所以繼續看下去的讀者知道被騙時的接受度也較高。
雖然缺點多到可以條列,但當初我用輕鬆的心情看第一遍的時候被騙的感覺不重,這說明作者引導得很好,跟著作者的節奏走,可以輕鬆享受這個故事。
從第七章到結尾是我比較喜歡的部分,臨時劇用了不同的手法給角色定位,也演得很有效果。第八章開始跑主線,一直到結尾,主角心中向賴一璃哭喊著「──我跟妳不一樣」的時候,我的心中是有觸動的。
接著談第二集。
序章的誘導做得很棒,故事比第一集更為集中,羅絲這個角色也塑造得很成功,是四集中表現最好的一集,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進步。
第三集跟第四集要放在一起看。
第三集是為了拯救許雙進入冰之戒玩遊戲,第四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李賢依在虛擬世界決定好感度系統的去留,以及其他人在現實世界為了拯救他奔走行動。
第三集的內容說穿了就是歡樂的玩遊戲加上揭露每個角色的秘密,訊息很多,在揭露秘密時使用了其它角色的聲音,但在語氣上的區別做得很差,更像是作者的一次嘗試與練筆,無論劇情還是形塑角色都不合格。
第四集的兩條線沒有融合與互相影響,李賢依的行動歸李賢依,其他人的行動歸其他人。
序章的「人在做出選擇後就會後悔的理論」根本鬼扯,不談理論本身的問題,李賢依的艱難選擇一點也不艱難。相較第一集,根本感覺不到他對賴一璃有任何依戀,賴一璃這個選項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李賢依唯一要做的是在「解除破滅」與「許雙」之間選擇一個,而他早就鐵了心要選許雙。
更遑論理論暗示的李賢依做出選擇會後悔,他跟賴一璃的道別緊接在選擇許雙之後,這是兩種不同的情緒,前面的情緒完全將後一種情緒沖淡了。
我當初會買後續的三集除了表達支持之外,也是想看第一集的悲劇情侶後續會如何發展。而李賢依喜歡許雙這件事前面完全看不出來,雖然可以接受心理上相互依賴的兩人愛上彼此的設定,但這僅止於設定與敘述句,李賢依每次對許雙表達喜歡都用開玩笑的態度,感受不到認真的喜歡。這是刻意隱藏的結果,而我不懂這樣刻意隱藏的理由。
下面我想談角色。
提到角色第一個我會想到羅絲。
羅絲是個強力角色,她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解決問題的行動力。這個角色的存在感過於強烈,其他角色要跟她抗衡就必須表現出性格中強硬的一面,但作者走了另一條路,第二集主角誤導周俊異去抱陸夜的話很隨意,而周俊異好好處理問題的方法竟然就是照主角所說的行動去做,為了達到強烈的效果讓角色本身的思維能力消失無蹤,是受害最嚴重的一個。
另一個受害者陸夜變得很影薄,第二集中她應該是個重要角色,卻薄得變成了羅絲的附屬品。放棄了刻劃角色的機會很可惜。
接著談真女主角──許雙。
這個角色有她的特色,只是身為女主角,僅僅依靠角色本身的萌點是不夠的。她在第四集參加競選演講的時候有一次情緒爆發,這段表達出了情緒,可情緒沒有經過累積,爆發出來的效果不夠強烈。
許雙與李賢依的戀愛情感做得不明顯,第三集的尾巴揭示了兩人過往,但這情感也與戀愛無關,兩人真心喜歡對方的感受不夠深刻。
造成這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李賢依。
身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者,他無法真正讓人產生代入感。拉遠了看,角色性格也不夠鮮明。
無論李賢依本性是熱心助人還是為了贖罪而拼命助人,都沒有讓讀者產生真正的實感。他在故事中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幫助路人。第二集的羅絲可不像個路人,也不足以代表路人。
第二集許佐羽說他:「為了救人好幾餐沒吃、為了救人差點被車撞、為了救人闖進黑道辦公室被開了一槍。」這樣條列式的敘述很廉價,沒有讓人留下「李賢依就是會這麼做」的印象。
性格不鮮明,導致作者沒寫出來的部分無法用直覺推論。
李賢依性格上的反面也突顯得不夠,第三集有出現一個許諒之指責他會傷害身邊的人,但許諒之有因為賴一璃而討厭他的理由,不夠純粹。
我相信這有避開產生代入感的讀者感覺被指責的原因。
寫到這裡,我回頭看了一下,上面對李賢依的說法是基於拉遠的情況下說的,做為第一人稱,他的問題還是集中在缺乏代入感這一點上。
因為無法直觀的理解他,所以很難對他產生代入感。
一般故事中,角色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可這個故事中卻是用設定來變化,缺乏漸進的過程。可以理解,但不自然。
回到開頭那句話,這是個適合輕鬆閱讀的故事。
若是能接受作者引導,喜歡一點推理,又不糾結於從全知觀點去看,這個故事可以看得很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