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內容好像開始有一些複雜,我一起回在這邊)
其實我沒有覺得被炮的感覺,討論本來就是要聽不同的聲音,Yui很貼心。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台灣沒有自己的文學,而是認為可以往更融入大眾為一個趨勢。我猜有多人看見「台灣文學」四個字,所產生的第一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不那麼「好讀」,也許把它想成一種學術、國文課上的、社會寫實、太鄉土亦或者太過文學的文學。
我在想,如果透過一些比較輕、比較現代,或者比較浪漫的寫作方式,也許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來讀。例如日本小說、動漫的作品,不見得整本都充滿日本史地,但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日式的風格,可以一瞥當地的文化而不吃力(甚至不自覺)。
當然,這幾年文藝推廣有成、網路便捷與許多作家的努力,很多本土的東西漸漸浮出檯面(翻拍電影、中書外譯等),大家開始漸漸看見自己的東西,甚至吸引國際的注意,我看好這發展。
寫作的問題,量變的確能造就質變,反之亦然,畢竟台灣的確沒有人口優勢。至於國高中生的夢想,如果可以找到一個能持續延伸的興趣,不論是什麼,都很樂見。
而從日本輕小說或動漫的例子,文學可以是一種媒材,也可以是一種商業操弄,當文學從純文學跨到大眾、跨到各種產業,會引發一連串的影響。當然台灣沒有那麼有利的現成的環境,不過我剛剛看到了這個論壇的目標,如果真能夠辦一個小說比賽,風氣也許會被帶起來,畢竟改變可以由任何地方開始。我也相信台灣的輕文學或者其他向的作品,未來能夠有一定的市場發展。
至於我用詞看似文雅卻怪異、喜歡無病呻吟,甚至用錯地方不自知的文筆,就當作是一個不良的借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