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ar10918 於 2017-2-18 14:35 編輯
【說雷劇情其實也還好的正文‧結構篇】
因為打詳細劇情實在很麻煩,所以我假定看此文章的人都觀過影了。
如果沒有,或是想重溫劇情,請有興趣的各位直接估狗「你的名字wiki」,享受方便的同時順便吐槽維基也雷得太詳細了吧。
好,廢話不多說,開始吧。
本劇是經典的雙主角結構。與之前我分析過的「腦筋急轉彎」雙線結構相比(有興趣可以找我的帖子),「君名」的線路花樣比較簡單,也更容易學習和模仿。
兩個主角,瀧線與三葉線,基本上是交錯呈現,前半段很單純地只有相互映襯的作用而已,到後半段(具體而言從瀧出發去找三葉開始)才有了較為深刻的主線交錯應用,此容後敘。
然而結構雖然簡單,但導演在劇本前後埋了很多很多的伏筆,從而達到精美化及合理化,這中間牽涉到許多應用技巧概念,這也容後敘。
從結構開始說起,我說它是雙主角結構,而不是雙線結構,兩者差異在哪裡?差異在於「君名」的劇情線其實並非雙主線,而是利用兩個主角來演繹呈現的,一條單主線而以。
何以見得?
如果不把瀧與三葉分開來看,而是將「兩人靈魂交換」一事視為主角的話,那麼本劇情就可以很清晰地拆成「起承轉合」經典四步驟。
→起:靈魂交換 →承:利用靈魂交換,帶出各種趣事/埋下伏筆/過渡劇情 →轉:停止交換,察覺時空異狀 →合:超越時空限制,再次交換,解決事件 最後再加個→收:各種擦肩而過的商業化惡俗橋段,最終團圓
如何?是不是很清楚?
好,接下來開始就有點複雜了。
這劇本,表面上是起承轉合四步驟,實際上是另一個東西,我擅自命名為「困局A→困局B→危局C」的「困困危」線性結構,「困困危」可視為「三的法則」的體現(順便推一下陣星的帖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布局工具。
先說結論,上面那個「困困危」對應到「君名」裡,就是「空間障礙」、「時間障礙」及「毀滅危機」的三個局。
空間障礙指的是兩人分隔兩地,東京與系守村之間的距離;時間障礙指的是相差三年的時差;毀滅危機指的是彗星撞地球的危機。
困局A的始末:起始從電影開頭,兩人靈魂交換,中間過渡劇情,之後則以「瀧決意搭車前往系守村」作為困局之末,至他發現系守村已經被毀滅,此為破局。
困局B則以困局A末為起始,一直到瀧喝下口嚙酒超越時空為止。
危局C就稍微弔詭一點,它的起始其實是和困局B同時開始,而非從瀧穿越時空開始,因為當觀眾在前面知道系守村被毀時,就會立刻意識到男主角必然會用某種方法幫助女主角逃過劫難。因此危局之始得從這裡開始算,至於結尾當然就是成功逃難囉。
分析完畢,來說說意義。為什麼我不拿別的分析,而是要特別區分出這三種不同階段?
因為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著「觀眾情報量差異」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開始(靈魂交換),觀眾知道兩人分處兩地,也「只」知道兩人分處兩地,此為空間的情報。
第二階段的開始(到達系守村),觀眾得知了兩人相差三年,並且系守村早已被毀的事實,此為時間的情報。
第三階段的開始(喝下口嚙酒突破時空),觀眾得知了突破時空困境的方法,此為奇幻設定的情報,至此觀眾終於獲取到全部的情報了,故事也順利迎向高潮。
三個階段的情報差異,猶如三格階梯兩個坎,第一個坎可謂簡單,瀧搭了一趟火車就跨過去了,而第二個坎可謂困難,必須要靠著導演事先安排好的道具(口嚙酒)才能跨過去。
最後,從第三階到隱藏的第四階,是一個拿來吊觀眾的惡俗劇情坎,名字叫做「觀眾知道真相、但主角們忘記了真相」的失憶坎,最後才回到喜團圓結局。
實際上雖然有第四階(失憶追憶)的存在,但由於在此時劇情已經差不多失去動能了,所以我並不傾向把他編入結構工具裡,它就像是副歌完畢後到完全靜音,兩者之間的最後一次主歌,是作為收尾用途的,而非架構故事用的。
另外也可以說,我就是硬要追求契合「三的法則」,三個階,三個坎,真是很三啊<3 --------------------------------------------------------------------------------------- 【接下來是歸納時間】
前面說了這麼多,囉哩八唆的,到底有什麼用呢?接下來我就講講用處。
首先先從「困困危」講起。 1.困A乍看之下非常好突破,不算什麼困局。的確,正因為他不難突破,所以導演也不急著突破此局,而是依著這個困局玩花樣,埋梗、鋪伏筆、交代設定,都是這個階段的任務,豐滿著主要角色的情感,等箱子裡的水滿得足夠多的時候再順勢突破到下一個階段。 ◎這就是困局A的真面目:布局。
2.一進到困局B,困難立刻撲面而來,主角上下索求,橫衝直撞,就是找不到破局的辦法,感到痛苦、焦慮的同時,觀眾也在承受著同樣的磨難。當腳色歷經磨難、絕望之後成長了、悟道了,擁有了前進的勇氣和氣勢。 ◎這就是困局B的作用:使腳色連同觀眾陷入焦灼,與腳色產生同甘共苦的心情,先抑後揚之後,接著的破局就會分外爽快。
3.危局C要強調的與前兩者不同,前兩者重點在「困」,是籠子、是監牢,而危局強調「危」,是危急的事件,是一頭怪物突然出現在主角後面,這隻怪物叫做「緊急時刻」,此局的作用就是「鞭策主角拼命,拿出所有智慧、力量與伏筆,拼命解決事件吧!」,因為好萊塢告訴我們:緊湊的動作場面、緊要關頭最能夠引發大家興奮。
三個局的突破分別對應著三種腳色內在的突破:1.行動 2.心境 3.直面危機的勇氣 最後再歸納一次,就是:
難易度 功能 對觀眾的作用 解法
困A:容易突破的局 布局 暖場、營造大背景 讓角色有所行動 困B:難以突破的局 先抑後揚 腳色的交心、移情作用 角色的頓悟 危C: 和時間賽跑 走完劇情 緊張感迫使觀眾投入 順著設定安排去解
以上,表格化之後是否比較好理解了呢?
其實深究本質,這招「困困危」與「起承轉合」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應該說各種招數其原理都是共通的,最終目的就是想吊住觀眾而已。
我把很多東西都濃縮起來講,所以資訊密度可能會有點高,各位請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
晚一點會有第二部分:設定篇。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