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討論] 寫作模式──第一、三人稱

本帖最後由 sing129 於 2015-3-17 17:02 編輯

最近論壇好像不怎麼活躍,在社長放假回來前(雖然他有放等於沒放)還是希望能把數字充高一點,那根372的條狀物看起來那麼囂張,是該給他點顏色瞧瞧了(如果做得到的話啦)。



────────────這是代表進入正題的分隔線────────────




所謂的寫作模式,也就是敘事觀點,一般來說分成「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等,其實還有「全知觀點」等說法,但我不想搞得太複雜,就略過了。


第一人稱,就是從主角的視角去看故事,作者會用「我」的觀點去描述劇情。


第二人稱,用「你/妳」的觀點去敘述,在寫信的時候幾乎都是用這種寫法,不過小說比較少見,我也沒什麼涉略,所以就不討論了。


第三人稱,作者會用一種全方位的視點去敘述劇情,對角色們的稱呼是「他/她」。








先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第一人稱,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讓讀者有代入感,也能讓看的人較快融入故事,而且敘述通常較生動。


第一人稱的寫法都比較口語化,敘事方法依主角的個性而定,所以如果運用得好,不需要特別描寫就能讓讀者理解主角的個性,如果主角是性格有趣、看法獨特的人,那故事也會變得很有趣,反之如果用第一人稱寫作,敘述方式卻平板又無趣而且沒啥特色的話,那相對的主角也會缺乏存在感。


而第一人稱最大的缺點顯而易見,就是視角太過狹窄,所以很多情節設定都無法清楚的說明,故事中會提到的只有主角知道的事,所以如果主角設定成知識和經驗都很貧乏的人,那作者就有得累了,得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通常是對話)來交代世界觀和設定,不過如果適用得宜,其實比第三人稱直接交代的方式來得有趣。


但還是提醒一下,別有敵人在戰鬥時好心向主角講解世界觀或設定,甚至說明本身能力的蠢事發生(除非有特殊的理由)。


第一人稱對於主角外人物的內心狀況也無法清楚的表達,不過有能力的作者就能以細膩的描寫將這問題給解決,而且有時還能夠轉化成一種技巧,像跟主角在一起的女孩子臉紅時,主角卻以為她在發燒,這樣不需要多說明讀者們就能知道這主角是木頭屬性的,又或者是女方角色的表情很淡定,而主角則拼命在猜測對方的想法,這時讀者們無從得知那女角在想什麼,於是就會引出一股求知慾進而讓故事變得有看頭,此外還有很多種變化。


依情況需要,可能需要轉換不同角色的視角,如果用得不好就會造成混淆。


此外,第一人稱因為是主角視角,所以會加入大量主角的內心戲,用得好就能讓主角的塑造更成功,但如果失敗的話讀起來就會很悶。


用作品舉例,葵關南老師的《學生會》就是很標準的第一人稱視點,而主角杉崎鍵是位個性非常鮮明有特色的主角,所以以他的觀點敘述就可以讓作品變得更有趣,吐槽系的作品通常也都比較適合第一人稱,而且《學生會》時常更換視點,整部作品大概有十幾位角色的第一人稱吧,但因為所有角色的個性都很獨特,所以不會造成混淆,另外也出現過隔個一兩頁就更換視點的情況,但也不會讓人搞混,除了個性因素外,學生會成員對於其他人的稱謂都不一樣,再加上作者都會特別標明「這段是誰的視點」,雖然有點摸魚但效果是很好的。


然後弓弦出的《IS》也是用第一人稱,不過主角的個性太過平板,用詞也不怎麼有趣,所以讓本來就無聊的故事更加枯燥乏味。


第一人稱有分成:「以主角為核心」和「以主角之外的人為核心」兩種。


前者就是上述在講的,而後者以個人見解就是像《涼宮春日系列》那樣,阿虛是主角應該不會有人質疑,但論存在感,三位女角就不用說了,其他一堆路人角都比他高,因為故事的重心幾乎都在其他人物上,拿阿虛當主角的理由應該是想把社團裡人的行為和歷經怪事的反應用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也是阿虛最大的用處,不然人家連名字都沒有耶。


此外也有些第一人稱作品主角偶而會跟角色對話,日輕不常看到,在台灣比較多見,像護玄老師的《特殊傳說》就是。






接著第三人稱,是一種用旁白方式去描述的手法。


優點就是可以更讓讀者掌握作品本身,可以使看的人對故事有全面性的瞭解,也能探討到每位角色的內心,讓人對角色有更深層的認識,在角色切換上也不顯突兀,而且用詞通常較第一人稱優美。


缺點的話,就是少了第一人稱的代入感,敘述也不能太情緒化。


不能太情緒化是因為第三人稱是用客觀角度去看故事,對事情的見解也是由角色去詮釋,旁白基本上不會發表意見的,而在某些小說或漫畫(尤其是港漫)裡,可能一個角色行事正大光明,甚至頗有風度,但旁白卻要說他心懷不軌、意有所圖之類,像這種一般稱之為「旁白抹黑法」(屬貶抑用詞),這種作法請別學,旁白就該要公正客觀的看一件事。


然後接著我應該要用作品舉例,但這類型的小說一堆,一時間也想不出我覺得比較突出的作品,就略過。


反正,第三人稱沒有什麼技巧,精不精彩幾乎是看作者文筆。


此外,第三人稱跟第一人稱幾乎是完全對立的兩種寫法,第一人稱的缺點第三人稱都可以獲得解決,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第三人稱的問題在第一人稱幾乎看不到,所以也衍生出了兩種寫法混用的方式。


要我說用得比較精彩的作品我是推薦《噩盡島》,而且在裡面主角擁有看穿人情緒變化的能力,所以也能用主角的視點去看角色的心態變化,算是設定影響寫法的一個少數案例。


然後,雖然我沒看過,《刀劍神域》聽說也是用這種寫法,我沒看過有人抱怨川原老師的文筆的,而且人家也是不折不扣的熱門作,可以拿來當作學習。





這個議題已經是每個作家都會想討論的東西了,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教。
信箱:sing129129@gmail.com

日輕還是以第一人稱佔多,看得比較少很正常。

我看過不錯的第三人稱作品也不多,大概就是《約會大作戰》、《大小姐X執事》,都是不錯的作品。

《驚爆危機》也是第三人稱,這部是我看過最經典的日輕,不過故事主軸是機器人戰鬥,如果對這類型沒興趣,驚爆危機有出外傳,跟本篇是用輪流出版的方式,而且外傳全部都是搞笑劇情,讀起來很輕鬆,跟主線也沒啥關聯,個人還挺推薦的。(另外驚爆危機動畫第二季出的全部都是外傳故事,做的還不錯。)
信箱:sing129129@gmail.com

TOP

十誡很中肯啊XDDDDDDD
給不知道的人:

1、凶手須在故事前半段亮相,但要防止讀者完全得知他的思絡。
2、故事中不可存有超自然力量。
3、最多僅能出現一個秘室或秘道。
4、故事中不應出現不存在的毒藥、以及太複雜需要長篇解說的犯案工具。
5、故事中不可有中國人角色。
當時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中國人一定會功夫、奇門遁甲等技能
6、決不可透過意外事件和直覺能力來破案。
7、偵探不能犯罪。
8、偵探不應把焦點集中在無關案情的線索,避免誤導讀者。
9、偵探身旁的忠心朋友,思維應該坦白;其智商最好在一般人之下。
10、除非先寫出有雙胞胎,否則凶手不准是雙胞胎。

小說不清楚,但漫畫的確很多都沒在遵守的,像最有名的《名偵探柯南》就是,其實他走到哪就一定有人死我覺得也算超自然力量了(笑),也有些擺明走邪道風格的作品,像《魔人偵探》就是傑作。

不過就像紅大說的,作家不應該墨守成規,所以現在也很少人在鳥了,以個人見解來看,十誡這種東西真的看看就好,就算是正統的現實系推理作,需要遵守的也大概不到一半。
信箱:sing129129@gmail.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