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討論] 輕小說微論

本帖最後由 saviorex 於 2014-12-27 23:36 編輯

究竟什麼是輕小說?別說讀者,大多數的輕小說作家和評論家或許也無法提出一個很明確的說法和論點。然而,對於輕小說這個看似壁壘分明卻又在曖昧的地方模糊不清的文體,筆者認為還是需要一個具體而清楚的論述來解釋「輕小說」發展至今所醞釀出來的內部現象。本文沒有「定義」輕小說的打算,而是藉由輕小說的歷史沿革,逐步演化到2014年末的今天,給讀者們簡單或許略帶主觀的概念來闡釋輕小說。


(部分內容改寫自日文維基,若引用有誤,請不吝指教)



「輕小說」──此一名詞的誕生



ライトノベル(Light Novel)為和製英語,依據維基百科的記載是在1990年初由神北惠太說出了此一名詞。過去出版社則大多把此類型(當時所指稱的輕小說)文體以青少年文學(YAyoung adult)的形式,介於一般文學和兒童文學之間,年齡在16~25歲的客群為對象出版。而YA小說或許給人具有健全教育傾向的印象。時至今日,輕小說則在市場上某種程度地取代了日本的青少年文學,而輕小說(Light Novel)也和動畫(Anime)、漫畫(Manga)一樣,成為了日本作品專屬的用語。在圖書館的分類中則歸屬於YA小說。


在目前的業界中,輕小說尚未定立出一個明確的基準。但在日經BP社『ライトノベル完全読本』一書中則稱其為「以動畫風格的插畫(或萌系圖畫)作為封面,針對年輕族群所出版的小說」。文學評論家榎本秋在自己的著作中定義為:「以國中到高中族群為主要目標所書寫的娛樂小說」也有「以青少年讀者為對象,作品人物讓人聯想到漫畫或動畫角色,並且加入插畫的小說群」的說法。在日本,輕小說大多也以文庫本的版型出版而顯得輕薄易攜帶。但「要輕薄易攜」才算是輕小說則是無稽之談,算是在中文化過程中的「輕」字令人產生了錯誤的聯想。


輕小說的起源有一說是在1975年ソノラマ文庫的創刊,也有新井素子和氷室冴子等人氣作家崛起的1977年的說法。還有一說是1935年的日本刊物:少年俱樂部。


輕小說的內容類型可說是包羅萬象。具有戀愛、科幻、奇幻、推理、驚悚等諸多元素,而也有許多以動漫畫改編而成的輕小說作品。反過來說,以輕小說為原作進行動畫化漫畫化甚至電影化、電玩遊戲、模型等異業合作近來也開始大為盛興。


作品和讀者的年齡層也開始變得多樣化。高殿円、森田季節、紅玉いづき等輕小說作家也出版了輕小說以外的作品,而像乙一、冲方丁、桜庭一樹等輕小說作家也在步入文壇後轉型成為大眾類型,其中也包含受頒直木賞等具權威性的文學獎的作家



定義的曖昧



輕小說與其他小說的分界點非常曖昧,也沒有十分完備的定義,而關於「輕小說的定義」有以下幾種說法:


輕小說書系發行的小說

出版社以「輕小說」作為書系發行宗旨的小說

使用漫畫、萌系插畫風格,將人物的角色印象和世界觀固定化的小說

以角色為中心書寫的小說

以青少年(國高中生)讀者群為目標所書寫的小說


雖然做出各式各樣的定義,但始終變成了循環定義的迴圈而無法得到明確的結論。因此「輕小說的定義」經常包含了以上幾點,變得「沒辦法快速說明」。而在知名日本BBS討論板2ch也有「你認為是輕小說就是輕小說,但是別人不一定會認同」的說法。


在「這本輕小說真厲害」所列舉獲選的作品中,1970年代以降的科幻和廣義奇幻小說也經常被納入輕小說的範疇內。


除了以上幾項維基列舉的定義之外,還有諸如「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輕小說=角色小說(與上面的說法略有區別)」等說法。(其中「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大概是最讓筆者困惑的一項,稍後再述)


觀察1989年開始的富士見書房ファンタジア大賞和1994年開始的電撃小説大賞,九零年代的輕小說給人的感覺會像是「吸血鬼獵人D」、「羅德斯島戰記」等奇/科幻知名作品的延續。川上稔、上遠野浩平、橋本紡、三雲岳斗等輕小說作家皆由此時期的電擊大賞出道。這個階段的作品以筆者的觀點而言,其實可以歸類於「混雜了當時動漫畫元素的奇/科幻小說」,本質上仍處於一個過渡期的階段,「秀逗魔導士」便是一個極佳的範例。直到九零年代末期,開始出現至今依然被視為具有輕小說指標性的一些作品,如賀東招二的「驚爆危機」以及2000年的「奇諾之旅」。


2000年以後,輕小說逐漸形成現在讀者所知悉的模樣,包含得獎作和陸續出版的一些續作。而其中最具指標性的便是2003年谷川流獲得角川Sneaker大賞的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從1996年的沖方丁到2003年的谷川流,約七年的時光,這部影響輕小說甚劇的「涼宮春日的憂鬱」,開啟了現代讀者們對於「輕小說」一詞定義的先河。此後的「輕小說」便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冒頭,要說谷川流為「輕小說」做了最標準化的典範也不為過。



輕小說、大眾小說、純文學?



讓我們稍微退返時間軸,在何謂「輕小說之現代化」之前,筆者想先來談談這個問題。


「涼宮春日」獲賞的2003年,由講談社當時的編輯太田克史所創辦的FAUST文藝誌亦堂堂發行。這本集合了講談社メフィスト賞(梅菲斯特賞)得獎的年輕作家群(西尾維新、佐藤友哉、舞成王太郎),以及乙一、奈須蘑菇、龍騎士07等人所集合而成的雜誌,內容以短篇小說刊載和對於新興文學和次文化的評論為主。梅菲斯特賞向來以評審個人主義和偏門至極的評選標準聞名,而集合了一票旗下作家的FAUST當然不會刊出太主流的作品。2006年台灣的尖端出版社搭上輕小說的熱潮(涼宮春日的憂鬱在2005年發行繁體中文版),引進了太田克史所主導的FAUST,以「浮文誌」為名出版,在當時方興未艾的輕小說風氣下面臨了市場嚴峻的考驗,出刊三期便草草結束,第一屆浮文字新人獎的作品的刊行計畫也因此胎死腹中。而在日本方面,FAUST只發行了短短五年,總數八期的刊物幾可說是曇花一現。不過仍可從其中的內容看出太田克史和尖端出版社編輯部當時所想開創的路線,也就是「青春娛樂小說」的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浮文誌中的幾位作家,除了西尾維新之外,其他作者可說無一例外地倒向了大眾文學甚至純文學路線。雖然被視為輕小說作家,但在筆者看來,西尾維新可說是唯一一個宛如走鋼索般巧妙地維持著大眾小說和輕小說之間的平衡,並在市場上獲得極大成功的作者。事實上,雖然旗下有諸多作品被視為輕小說的翹楚,但講談社從未明確地說過這些小說是輕小說(比方說:空之境界)。直到2010年才正式募集講談社ラノベ文庫新人賞,並在2011年開始發行。


就筆者的看法,FAUST原先所預想的風格應該是介於大眾小說與輕小說的新中間路線。但以「青春娛樂小說」的字面解釋來看的話,「涼宮春日的憂鬱」也可以完全代入,為何兩種極為相近的路線,FAUST遭受的卻是全面潰敗?從內容看來,充斥著殺人、獵奇、推理的灰暗風格與純粹的正統校園青春風格,顯然是後者受到了廣泛的ACG愛好者歡迎。而前者雖然也受到動漫畫世代相當大的影響,卻是以另一種更內斂轉化的形態表現,反倒變得兩面不討好。


有趣的是,在FAUST黯然退場的隔年,2009年角川集團開創了メディアワークス文庫,既有作者和電擊大賞得獎者中選出較為符合大眾風格的作家,重新整合為一大眾小說書系。包含有川浩、入間人間、時雨澤惠一、杉井光等作家,還有以メディアワークス文庫賞出道的新人作家。其中獲得巨大成果的便是三上延的「古書堂事件手帖」。台灣角川則以「輕文學」為名,作為獨立的新書系出版。講到輕文學,又是另一個微妙的概念了。


輕小說作家跨足到大眾小說領域並非由出版社主導,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櫻庭一樹,甚至在2008年獲得直木賞之後便宣布不再進行輕小說的創作。而另一位知名作家乙一也曾經說過自己並非輕小說作家。為何這些作家會對輕小說作如此明顯的切割?這不免就要進入問題的核心。顯然在作家心中,還是存在屬於輕小說還是非輕小說的那一條界線。



小說的光譜



看過一些說法是:輕小說其實是動畫與漫畫的另一種形式,以角色魅力為核心,用文字來呈現動漫畫的內容。身為創作者,筆者也曾經這麼想過,但是幾經考慮還是覺得這個說法不夠精準,理由有二。其一是:動漫畫的題材內容顯然比「輕小說」廣泛許多。其二是:輕小說的系譜地位並不是與動漫畫處於同一位階上,「小說」才是與動漫畫同位階的創作媒介。


小說

純文學小說


大眾小說→科幻小說、奇幻小說、愛情小說、推理小說、社會小說……等


輕小說→奇幻輕小說…依此類推


也就是說,輕小說並非一種「類型小說」,而是和大眾小說一樣,具有眾多子系統的集合。除了前面提到過的「針對ACG愛好者為主要客群」之外,以「漫畫」來對比,「輕小說」大致上也就幾乎等同於「少年漫畫」在「漫畫」中的地位。


筆者很愛用少年漫畫來與輕小說做對比。少年漫畫=輕小說,可以說是能夠完美對照的文化類型。(筆者不同意以漫畫對比輕小說,漫畫的對比應該是「小說」)也就是說,輕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大致上是圍繞著「青少年取向的劇情」、「插畫」、「富魅力的角色設定」三大元素去撰寫的小說。而「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這個要素則被筆者完全忽略,因為對筆者來說閱讀小說本來就是一種輕鬆的活動。也就是「輕鬆」與否,其實端視個人對於「輕鬆」的解釋,是極為個人化的主觀標準。


能夠輕鬆閱讀的這個要素對筆者來說非常不明確、曖昧。每當有人提到「輕小說必須是輕鬆有趣的」這樣的論點總是讓筆者緊皺眉頭。所謂的輕鬆到底是指淺白的文字、高密度的對話等等在文章構築及解讀中傳遞訊息的過程還是劇情上的輕鬆(比方說戀愛喜劇),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明晰的詮釋,或許是兩者兼而有之。輕小說中也存在著劇情不輕鬆文字沉重的類型,但它仍然是輕小說。比方說「死亡筆記本」依然是少年漫畫,不會因為大量的對白和主角群幾乎都是成年人士而改變它是一部少年漫畫的事實。而「攻殼機動隊」即使原作以小說的形式出版,大概也會被人批評為:「這根本不是輕小說」吧?


有個比較有趣的論點是:輕小說是一種作者以高效率的寫作手法向讀者傳遞故事內容的包裝方式。筆者認為頗有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筆者的論點是,無論是維基上的各項定義或者要素,其實都有點倒果為因的意味在。不是因為有了這些要素所以是輕小說,而是輕小說中包含了眾多要素。在歸納的過程中排除了對客群的因,也就是忽視輕小說其實是針對ACG客群(包含但不限定於青少年,內含許多動漫畫遊戲因子)。而且不只是讀者,連作者也深受影響之。


就如同有些出道後宣示自己不再創作「輕小說」的作家。就筆者看來,其實是不想被ACG客群這個大包袱給限制住,轉向尋求大眾讀者喜好的創作。好比角川所出的一系列輕文學作品對筆者來說都有這樣的意味在,至於內容上有沒有比較文學、比較艱深、比較不輕鬆?硬要比的話當然可能有那麼一絲隱藏其中的弔詭。


作家龍騎士07曾經寫過一篇探討輕小說的文章,裡面曾經提到.dll檔的概念。

https://www.ptt.cc/bbs/LightNovel/M.1270401964.A.C08.html


筆者認為輕小說是一種作者在創作時,想要傳遞給ACG族群(或者說自身願望的投影)某些內容的故事體裁。然而,ACG自身就是森羅萬象,反過來思考,要更加清楚地去解釋甚麼樣的內容是輕小說什麼不是,自然也就難上加難。作者必須要知道自己所寫的小說是想讓什麼樣的讀者閱讀的,當然,這是在有特定客群下的結果論。


實際上,從筆者自身的閱讀經驗來看,最令我感覺到「和以往所閱讀的小說不同」、「原來這就是輕小說」的衝擊的,是浮文字初期所引進的舞城、佐藤、西尾等人的作品。反而「涼宮春日的憂鬱」或是「狼與辛香料」,並未引起筆者很大的興趣。那麼,這是龍騎士07所提到的,缺乏dll檔的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或者應該說,在「閱讀鉛字」這點上,輕小說並未滿足文字上的充實性。輕小說所訴求的是「少年漫畫」的風格,也因此有一段時間筆者更傾向直接接觸輕小說的動漫畫版本。



何謂輕文學



日本本地並未廣泛使用「輕文學」這樣的字眼。有些台灣讀者會認為:這本書應該是「輕文學」而非「輕小說」的時候,反而落入了文字上的陷阱和窠臼。輕文學是台灣角川所推出的一個「書系」,翻到封底,可以在條碼上找到「上架類別:一般文學」的字樣。甚至你也可以在購書網站上看到尖端出版社的輕小說書系分類是「尖端輕文學」。因此筆者認為所謂的「輕文學」與否,歸根究柢是創作者或讀者受到了字義上的迷惑。角川的「輕文學」就是大眾小說,只是在封面的風格上還是具有動漫風格。尖端的「輕文學」就只是「輕小說」的別稱。也就是說,當有人覺得一本「輕小說」應該是「輕文學」的時候,其實他並未明確地定義出什麼是輕文學,而是他認為該本輕小說並未符合他對於「輕小說」的標準。(有可能是不夠「輕鬆」、有可能是文筆佔的比例太高、有可能是角色不夠突出等理由)因此,筆者認為讀者或創作者甚至評論者,並不需要拘泥於「輕文學」這個名稱。



輕小說就是角色小說嗎?



毋庸置疑,角色的魅力在輕小說中絕對佔據極大的比例。一本好的輕小說絕對必須具備良好的角色設計和讓角色發揮魅力的對白場面。於是也有人認為「輕小說」其實就等同於角色小說。但在同意這個說法之前,筆者必須提出:其實角色小說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事實上,究竟什麼是「少年漫畫」也沒有明確定義)。所謂的角色小說大致上具備兩種說法。第一,「展現角色魅力為主的小說」。第二,「讓角色互相吐槽對話為宗旨,不重視劇情發展的小說」。


筆者並不全然認同此一說法。輕小說並不與角色小說處在同一位階,更確實的說法是,角色小說只是輕小說的一個附屬分支。


首先由第一點談起:所謂「展現角色魅力為主的小說」其實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試想,一本好的小說,怎麼會沒有富有魅力的角色?無論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或者像冰與火之歌這樣的奇幻大河,都是具備強大角色魅力的優秀小說。那麼,稍微修正一下成為「具動漫式角色魅力的小說」如何呢?接下來又必須探討,究竟什麼是「動漫式角色」呢?這又是個大哉問。或許再縮限一下吧!「具少年漫畫式角色魅力的小說」?這樣下去便形成了一個無限迴圈。回到正題,就筆者的個人主觀而言,若沒有經過動漫畫的異業改編加持,輕小說的角色魅力很難與動漫畫的角色抗衡,是十分顯而易見的事實。在現今大量生產的輕小說中,展現出來的到底是「角色魅力」還是「複製萌」,就又是一條微妙的思考路線了。


第二點:「讓角色互相吐槽對話為宗旨,不重視劇情發展的小說」。這類小說的最佳範例大概是「碧陽學園學生會議事錄」系列。這項說法顯然無法成為充分支撐輕小說=角色小說的有效論述,畢竟綜觀市面上受歡迎的輕小說,大多還是具備一定吸引人的劇情。依此邏輯,角色小說便只能歸屬於輕小說之下。


小結


筆者雖然提出「輕小說是文字化的少年漫畫」的說法,但綜觀而言,目前的輕小說能夠容納的題材似乎又不如少年漫畫那樣多彩多姿,有種輕小說終歸還是依附既有的ACG族群愛好為養分,正在自我茁壯成長當中的氛圍存在。縱使改編成動漫畫,最受人檢視的依然是小說本身,畢竟文字所承載的資訊還是會與圖像有所差異。無論輕小說創作者有無意識,其作品還是會微妙地透露出「我想創作出讓ACG愛好者喜歡的作品」、「希望能夠被改編成為動漫畫」等元素。


筆者認為,或許這也是有些作家亟欲將自己的作品與輕小說切割開來的重要原因吧。



(下次或許會由讀者角度來討論一下目前的台灣市場和生態,不過大多應該還是老生常談啦...)

http://mobiutrip.blogspot.tw/
http://www.plurk.com/saviorex

辛苦駒月老師,我也來說些自己的看法吧。



看到駒月老師對於「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的看法,我好像搞懂了些什麼。


以前我對於這些話是非常認同的,畢竟我覺得輕小說就是應該要看起來輕鬆,至於像文學少女這類一點也不輕鬆的輕小說,我只是直接歸類成不太像輕小說的輕小說而已。


但仔細想想,「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其實在我心中並不是定義,而是我意識中「理想的輕小說型態」吧,因為我本人偏愛這類作品。




而關於輕小說=角色小說這點,我個人還是很認同的。


要說為什麼的話,是因為插畫吧。


看一般小說的時候,只能從書中的描述去想像角色長怎樣,但我想絕大多數的讀者只能分辨該角色的體型和髮型髮色,具體的長相、體態、服裝和其他細節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出來。


我不認為真的有人可以靠文筆就讓角色的細節在讀者心目中成形,因為讀者本身就不具備這種想像力。


知道角色長得怎樣,對於加深角色印象是很有幫助的,我個人是這麼認為。


雖然不是只有輕小說有插圖,但要做到一本書有將近八頁的彩插和十頁的黑白插,我的閱歷中也只有輕小說辦得到而已。
信箱:sing129129@gmail.com

TOP

駒月老師說的滿好的!

嗚,其實對於輕小說=「能夠輕鬆閱讀的小說」這點,個人也滿模糊的。
因為自己喜歡的輕小說,如FZ、空境、十二國記、糖菓子彈等等,幾乎不是這麼輕鬆……不管是文字,還是劇情都不輕鬆的樣子啊。
(也許我就是小眾派吧……跪,不過如果說好讀,其實一般大眾小說也滿好讀的,例如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也挺簡單好懂?)

至於,輕小說=角色小說?這點,也很感謝駒月老師的見解與解惑。
因為……個人喜歡的輕小說ORZ,同上,好像都不是這麼「角色小說」,完全不符合「讓角色互相吐槽對話為宗旨,不重視劇情發展的小說」這定義。
而也如同駒月老師所說,如果角色小說=「展現角色魅力為主的小說」,我覺得那就連古典小說都符合這定義了,呃,其實我覺得三國演義、紅樓夢、基督山恩仇記、雙城記都很符合展現角色魅力啊……
ORZ,甚至一般的大眾小說,例如暮光之城、飢餓遊戲、分岐者等等,呃,也滿有角色魅力的嘛?

不過經過老師一番解釋後,就覺得,嗯,原來「角色小說只是輕小說的一個附屬分支」,就豁然開朗了!

繼續滾回去寫大綱TAT。
噗浪:http://www.plurk.com/Chyperion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381267462
巴哈: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php?owner=chyperion

TOP

有些輕小說沒有插畫,也依然是輕小說,那它是角色小說嗎。甚至論壇中的諸君,包含我在內也都寫了還沒有配上插畫的輕小說,那麼這是角色小說嗎?

插畫是出版社能否「賣角色」和「商品化」的一項重點,像是西尾維新的許多作品一定都會被人認為是所謂的角色小說,然而他真正能賣角色的作品實際上也只有物語系列。插畫絕對是輕小說中極為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最終我們回頭檢視作品時,小說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http://mobiutrip.blogspot.tw/
http://www.plurk.com/saviorex

TOP

返回列表